喜馬拉雅的朋友,你好,我是南京大學的但漢松。今天要介紹給你的,是一部美國文學中的奇書,名字想必你已經(jīng)聽說過,就叫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。


讓我們先從一個真實的故事開始吧。1980年的一個冬夜,甲殼蟲樂隊的主唱約翰·列儂和他的日本妻子小野洋子回到了紐約曼哈頓的住處,夫婦二人剛一下車,一個叫查普曼的年輕男子就迎了上來,對著列儂連開四槍,將這位最偉大的搖滾音樂明星和文化偶像槍殺了。


殺人后,此人異常鎮(zhèn)定,安靜地待在現(xiàn)場等警察,手里依然翻著一本小說。這本書你猜到叫什么了吧?對,它就是美國作家塞林格寫的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。后來在法庭上,這個兇手甚至還當庭朗誦了書中的段落。這段讓無數(shù)讀者耳熟能詳?shù)脑捑褪牵骸拔抑幌氘攤€麥田里的守望者,我知道這有點兒異想天開,可我真正喜歡干的就是這個?!睘槭裁匆粋€青年人在讀完了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之后,會產(chǎn)生謀殺約翰·列儂的沖動呢?




“麥田里的守望者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?


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,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文壇隱士塞林格。塞林格的全名叫杰羅姆·大衛(wèi)·塞林格,英文應(yīng)讀成/?sæl?nd??r/。塞林格1919年出生在紐約曼哈頓一個富裕的家庭,和他筆下的主人公霍爾頓一樣,都是有錢人的孩子,所以大概有了更多“作”的資本。他在學校里是個十足的差生,中學時被好幾所學校開除,其中就包括紐約著名的大學預(yù)科麥克伯尼學校。


一些評論家據(jù)此認為,小說中的潘西中學其實就是以該校為原型。因為實在是爛泥扶不上墻,父親就將塞林格送到了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軍事學院嚴格管教,總算在1936年混了個畢業(yè)證。讀大學的時候,塞林格也不長進,在紐約大學只待了一個月就輟學了,跟著父親學習做火腿生意,但也不是那塊料。


他的人生轉(zhuǎn)折點,發(fā)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夜校,在這里塞林格選修了一門短篇小說課程,遇到了一個好老師,此人也是紐約《故事》雜志的創(chuàng)刊人和主編。他把塞林格帶入了文學殿堂,并鼓勵他開始自己的文學創(chuàng)作生涯。塞林格很快就在文壇嶄露頭角,相繼在一些雜志上發(fā)表了短篇小說,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《紐約客》雜志。


不過,塞林格真正出名,是在1951年發(fā)表長篇小說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之后。不到兩周時間,這本書就登上了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排行榜的首位。塞林格變得家喻戶曉,這既給他帶來了令人艷羨的名利,但同時也惹來諸多麻煩,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圍繞這部小說道德標準的爭議。既然是寫給青少年讀的書,塞林格筆下的霍爾頓·考菲爾德實在不算什么行為楷模;相反,此人好吃懶做,不學無術(shù),滿嘴臟話,抽煙喝酒,甚至悲觀厭世。用現(xiàn)在的時髦術(shù)語,這是一部在當時家長看來充滿了“負能量”的壞書。


塞林格對這些爭議不堪其擾,最后就隱居到新罕布什爾的一個偏僻之所,從六十年代開始隱居,一直到2010年去世時,都對自己的住處嚴格保密,拒絕任何采訪。我見過的最酷的一張作家照片,就是隱居中的塞林格,這個美男子全身赤裸,叼著煙斗,光屁股坐在豎立的行李箱上,然后聚精會神地用汽車后備箱當桌子,在上面用機械打字機寫作。后來有人指出照片主人其實另有其人,但不管怎么樣,這都是我理想中的那個寫出了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的作家的隱居生活,夠酷。據(jù)說,他去世后書桌里還藏著十五部小說手稿,如果能夠重見天日那該多么美好!


塞林格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怪癖,我舉幾個例子來說一說。


第一,塞林格禁止中國出版社在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譯本封面上用任何插圖,封面上除了書名、作者名和譯者名之外,什么都不能放,而且不許有“譯者前言”或“譯后記”。所以,如果你買到了譯林出版社那本孫仲旭翻譯的樸實無華的書,千萬別投訴這是盜版書。


第二,塞林格禁止任何媒體重新刊登他在1941年和1948年期間發(fā)表的早期短篇小說,大概是覺得這些青澀的試筆之作不應(yīng)該再被讀到。除了1951年的《麥田守望者》,最為讀者熟知的就是1953年出版的《九故事》,這里收錄了他發(fā)表在《紐約客》和《哈潑斯》雜志的九個短篇小說,這是塞林格覺得拿得出手的東西。其中最有名的一篇,叫做《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》。六十年代,塞林格還出版了一部中篇小說集,以及一部短篇小說集《弗蘭妮與祖伊》,里面兩個故事也是曾經(jīng)在《紐約客》發(fā)表過的。目前,塞林格研究者最感興趣的,就是繞過作家生前定下的死規(guī)定——拍他的紀錄片、寫他的傳記,揭他的隱私,出版他的早期短篇小說。


第三,塞林格禁止將他的作品改編成電影電視,奇怪吧!所以直到今天,我們已經(jīng)有了三四個版本的電影《了不起的蓋茨比》,但沒有一個電影版的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。他早年曾經(jīng)允許將《九故事》中的一篇改成電影,但票房慘淡,后來塞林格干脆一律回絕任何影視改編,哪怕賣出電影版權(quán)會賺到很多錢。據(jù)說斯皮爾伯格都動過念頭要拍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,但也吃了閉門羹。如果未來有一天,真的可以將霍爾頓的故事搬上大熒幕,你希望讓誰來扮演主人公呢?


第四,塞林格隱居時迷上了東方宗教,據(jù)說生活過得相當怪異。據(jù)女作家喬伊斯·梅納德出版的回憶錄聲稱,她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讀于耶魯大學時,曾經(jīng)搬到塞林格家中與他同住,當了這位隱士八個月的情人,后來因為受不了和他一樣每日參禪打坐,整日只吃葵瓜子和半生不熟的羊肉,所以被趕了出來。據(jù)塞林格女兒說,她父親半個世紀的隱居中風流韻事不斷,還對禪宗、印度教、基督教科學派等充滿了狂 熱。


這些關(guān)于他的古怪逸聞就先說這么多,你大概也能拼湊出一個無法定義的塞林格形象了。但其實我還漏掉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經(jīng)歷,那就是二戰(zhàn)。


塞林格是個老兵,他在1942年至1945年期間在美軍陸軍通信兵團服役,參加了血腥無比的美軍奧馬哈海灘登陸、解放達豪集中營和讓盟軍傷亡慘痛的突出部戰(zhàn)役,獲得了五枚戰(zhàn)斗勛章。有評論家指出,盡管塞林格在后來的作品中鮮有提及二戰(zhàn)這些殘酷的場面,但作家在戰(zhàn)場上親身體驗的人類浩劫,成為了他無法磨滅的創(chuàng)傷,這些創(chuàng)傷又以隱秘的方式,進入到潘西中學那個男孩的心靈深處。關(guān)于這一點,我先賣個關(guān)子,下次課再講。
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塞林格在二戰(zhàn)的槍林彈雨中一直沒有落下寫作,他一直將便攜式打字機放在吉普車上,一有空就給他追求的美國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劇作家尤金·奧尼爾的女兒寫情書,當然也寫短篇小說。所以,千萬不要將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當成是一個紐約富家公子的無病呻吟之作。這部小說充滿了負能量,但它來自一個親歷過二十世紀最可怖的災(zāi)難的人,一個見到過人類文明最深的傷痕的人。


那么,為什么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會在美國五十年代產(chǎn)生如此巨大而持久的影響力呢?


這里其實有一個歷史的語境。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,尤其是太平洋戰(zhàn)場,讓美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,但和歐洲、亞洲相比,美國本土在戰(zhàn)爭中幾乎毫發(fā)無損。美國在戰(zhàn)后迅速迎來了經(jīng)濟的巨大增長,物質(zhì)主義和消費文化成為了主流價值觀,同時艾森豪威爾這樣的二戰(zhàn)英雄成為了美國總統(tǒng),美蘇冷戰(zhàn)的緊張氣氛又日益高漲,整個美國社會其實處于一種令青年人感到窒息的文化保守主義當中。換句話說,這是一個經(jīng)濟富足、生活無憂的時代,但同時也是一個乏味無趣、戒律森嚴的時代。


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如一聲驚雷,在這樣的文化環(huán)境中炸響,給那些父權(quán)文化下困頓的青年人一劑強心針?;魻栴D這個十六歲的問題少年,迅速成為了同齡人的文化偶像,他代表了叛逆和反體制的精神,他對于這個籠罩在物質(zhì)消費和虛假愛國主義之下的美國社會的厭惡,在那一代人中有極強的共鳴感。反戴著紅色獵人帽、抽著香煙、滿嘴下流話的霍爾頓·考菲爾德就出現(xiàn)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歷史時刻,之后美國文化中還會出現(xiàn)更多的壞孩子,比如出演《無因的反抗》的男主角詹姆斯·迪恩,比如那個搖滾樂的先鋒人物鮑勃·迪倫,比如“垮掉派”中的凱魯亞克和艾倫·金斯堡等等。


所有這些反叛的異端,都成為了60年代的先知,美國在接下來的十年會見到更具影響力的“反文化運動”、“嬉皮士運動”、“反戰(zhàn)游 行”、“伍德斯托克音樂節(jié)”,還有深入青年人心靈的“性、毒品和搖滾樂”。不難想象,那些六十年代的嬉皮士都是從小讀著這本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長大的。讀塞林格的這本書,像霍爾頓那樣去說話、去逃學、去抽煙、去戴帽,這仿佛已經(jīng)成為了那一代少年的成年禮。當時美國男孩們當中一個時髦的事情,是偷偷搞到這本書,然后在宿舍熄燈后點著電筒在被子里讀。


五十年代的青年讀者有多么熱愛這本書,當時的家長和道德衛(wèi)道士們就有多么痛恨這本書。據(jù)說有個憤怒的家長對小說里的臟話做了統(tǒng)計:全書共有237個“Goddamn”、58個“bastard”、31個“Chrissake”和6個“f”開頭的單詞。即使在大家看到的中譯本中,這些臟話的翻譯也經(jīng)過了一定的文明處理,否則恐怕也是很難出版的。


你可以想象,在五十年代的美國那種保守主義氛圍中,一本青少年讀物有這么多臟話該是多么可怕的事情!很多美國家長和學校圖書館都將這本書作為禁書,甚至還有美國老師因為在課堂上講授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而被迫辭職??墒?,我們知道,就如同亞當和夏娃偷吃的那個禁果——越是被禁止,這本書越是充滿了無窮的魅力。


最后值得一提的是,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對中國讀者來說,也同樣具有巨大的沖擊力。


中國早在1963年就有了施咸榮先生的譯本,后來譯林出版社在90年代購入此書的獨家版權(quán),然后又有了孫仲旭的譯本。我手頭這本就是孫仲旭翻譯的,從2012年第一次印刷,到2017年已經(jīng)重印了15次,這本書在中國的暢銷程度可見一斑。改革開放后,中國文壇出現(xiàn)的那些先鋒派小說家,不少人都深受該書的影響,比如余華早期的成長小說《在細雨中呼喊》,里面的主人公就明顯帶有霍爾頓的影子;蘇童也承認,塞林格是他讀大學時最為鐘愛的外國作家。


所以,這部小說之所以偉大,是因為它誕生在美國特殊的五十年代,但同時它表達和探索的那些人類經(jīng)驗,其實又是超越地域和時間的。


這節(jié)課,我主要講了兩個知識點。一個是“文壇隱士”塞林格其人其事,另一個則是小說的寫作背景和文化影響力。這些作為鋪墊,對我們下面幾節(jié)課深入品讀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很有好處。


在下一節(jié)課,我會介紹小說的人物和故事結(jié)構(gòu),同時帶你重點剖析小說前半部分,也就是主人公在潘西中學的故事。


今天就講到這里,我是但漢松,我在喜馬拉雅等你。

用戶評論

表情0/300

告別冰淇淋

誰能告訴我這是什么歌,真好聽呀

太空小青

背景音樂這么吵沒法聽

猜你喜歡
麥田里的守望者

送給我親愛的孩子們

by:NZ葉妮兒

麥田里的守望者

歡迎大家收聽麥田里的守望者希望我的聲音給大家?guī)硪环蒽o謐一份安逸。讓我們一起走進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麥田里的守望者從1951年出版以來給全世界無數(shù)彷徨的年輕人...

by:波波今天學習了嗎

麥田里的守望者

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是美國作家杰羅姆·大衛(wèi)·塞林格創(chuàng)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,首次出版于1951年。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·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...

by:欣蓓蓓

麥田里的守望者

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剛剛贏得了二戰(zhàn)的勝利,成為了一個政治,經(jīng)濟和軍事大國。在這樣的時期,“紐約”就是美國實利主意的一個代表。它象征著最“假...

by:春春20152015

麥田里的守望者

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是美國作家杰羅姆·大衛(wèi)·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,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·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游蕩的三天時間內(nèi),并借...

by:韋微vivi

麥田里的守望者

世界名著,麥田里的守望者,杰羅姆·大衛(wèi)·塞林格美國作家杰羅姆·大衛(wèi)·塞林格創(chuàng)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,首次出版于1951年。塞林格將故事,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·考...

by:沙海龍吟